首頁>最新消息

新聞消息

  • 1205 2022

    台灣「儲能裝置」市場今年可達88億 永豐銀提供融資服務

    〔記者廖家寧、王孟倫/台北報導〕文章、圖片出處 自由財經 永豐銀行今天宣布,領先業界啟動儲能領域的融資授信業務,盼能落實金融業引導資金推動綠色產業的角色,為企業邁向淨零碳排的路上,再增添助力。(資料照)為持續推動綠色金融業務,永豐銀行今天宣布,領先業界啟動儲能領域的融資授信業務,盼能落實金融業引導資金推動綠色產業的角色,為企業邁向淨零碳排的路上,再增添助力。 根據統計,台灣儲能市場經濟規模今年可達88億元,總規模至2030年將逾2000億元。「儲能裝置」能調節生產與使用電力之間的差距,同時提升綠電使用效率,永豐銀行資深副總經理歐陽子能表示,永豐銀今年起啟動「儲能裝置」融資服務,累計至今年4月已辦理6件,總計裝置容量達129 MW(Megawatt;百萬瓦)。其中,上月嘉一能源在花蓮...

  • 1005 2022

    澳洲科學家計劃用列印太陽能電池供電特斯拉壯遊 1.5 萬公里

    作者 藍弋丰 / 報導 | 文章、圖片出處 link 人類能源約一半用於交通,而大部分車輛都還是使用汽柴油,若要達到徹底減碳,必須將車輛電動化搭配電力來源使用綠能,不過消費者對電動車最大疑慮,就是續航力問題,即使特斯拉 Model 3、Model X 都聲稱續航里程可達 579.3 公里,許多人對電動車開到一半可能沒電的陰影仍揮之不去。 為了打破這個續航陰影,澳洲紐卡索大學的研究團隊,推出「繞著澳洲充電」(The Charge Around Australia)計畫,打算使用 18 張列印太陽能電池,每張 18 公尺長,為特斯拉電動車充電,藉此環遊澳洲,總行程預計達 1.51 萬公里。列印太陽能電池採用的生產機具是改裝自印刷酒瓶標籤的印刷機,列印太陽能電池的基底是聚對苯二甲...

  • 1005 2022

    太陽能電子圍籬 助西瓜農科技防盜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文章、圖片出處 yahoo 奇摩新聞 借助東華大學開發的紅外線電子圍籬防盜系統,瓜農可由手機安裝的APP隨時遠端監視田間狀況。(東華大學提供)為減輕瓜農負擔,國立東華大學洄瀾共好USR計畫辦公室與能源科技中心師生攜手合作,加上中華電信網路分公司花蓮中心大力協助,共同開發一套利用再生能源供電的紅外線電子圍籬防盜系統,將科技帶入西瓜田間,為辛勤耕作的農民減輕負擔。五月西瓜產季來臨,花蓮大西瓜市場行情屢創新高,每年盛產期瓜農都必須日夜守護,輪班睡在西瓜田間,防止宵小趁虛而入竊取農民心血。透過計畫媒合在地瓜農,選定一處約四十公頃瓜田做為示範基地,師生經由實際場勘熟悉田間環境,瓜田間幾乎沒有任何建物遮蔽,日照量相當充足,非常適合以太陽能作為防盜系統電力來源。電子圍...

  • 0905 2022

    儲能能不能得到碳權?專家曝「碳權其實有2種」用途、定價大不同,很多人都搞混了

    儲能提供電力輔助服務,對電網穩定很有貢獻,應該可以得到碳權?專家為你一次解答疑問。(示意圖/取自特斯拉官網) 文章取自 綠學院、風傳媒實際上我們有兩種碳權在碳交易裡進行交易的標的或商品是碳權,它可以是一個允許排放碳的許可,也可以是一個碳排減量的成效,計量單位為每噸二氧化碳當量(tCO2e)。碳交易市場有兩種,因此,在不同市場的碳權,他們的出生方式、定價、命運自然都不相同。 第一種碳權:強制性市場,很多時候指的是總量管制排放交易中的碳權在總量管制排放交易機制之下,政府設定了減量目標,並進一步把允許排放量當做一種籌碼(碳權)發放給受管制者;以這些碳權做為標的,可以進行碳交易。總量管制排放交易是強制性的,被管制者一定要達到被賦予的排放目標,因此在此機制下所產生的碳權,被視為是強制性機制...

  • 0505 2022

    儲能用地鬆綁 工廠旁擬准增設

    增設儲能是穩定電網核心措施,經濟部考慮鬆綁儲能用地,初步鬆綁規劃開放在現有工廠旁即可設置。圖為台電2MW儲能系統。(台電提供)〔記者黃佩君/台北報導〕三○三停電凸顯單一電網脆弱性,增設儲能成為穩定電網核心措施,但目前法規僅限做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附屬設施建置,產業界則要求開放丁種建築用地等地目;據了解,經濟部已討論初步鬆綁在現有工廠旁設置,較現行法規及之前傳出的僅限編定工業區放寬不少。新建儲能商機上看1.2兆儲能系統逐步成熟,加上用電大戶條款去年上路,契約容量五千瓩以上的用電戶,需要在五年之內設置十%綠電,儲能成為新型態大餅;以二○二五年前一.五GW目標量計算,新建儲能商機高達一.二兆以上。但儲能因為安全考量,用地規範相當嚴格,現行法規僅能做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附屬設施建置;去年...

  • 2804 2022

    【儲能夯什麼】「晚上的光電」不是夢 經濟部2024佈局500MW儲能 草案仍卡關

    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 陳文姿 報導 光電蓬勃發展,大幅緩減中午用電壓力,但隨之而來的是太陽下山後的夜尖峰用電問題。為鼓勵「晚上的光電」,經濟部擬推出太陽光電結合儲能的競標機制,在地面光電場建置500MW儲能,將日間10~14時的光電儲存下來,等到傍晚或夜間再放電。能源局原規劃2022-2023年分四期進行儲能容量分配,每期得標者須於一年內完成建置,全部於2024年完成。未來除了可增加電網韌性,還能釋放已趨飽和的饋線容量,建置更多光電,有助擴大綠能與儲能。業界雖樂觀其成,但近期電池成本高漲,參與競標是否有利仍待評估。 圖片來源:屏東縣政府未來太陽光電結合儲能,好處再加一。圖為屏東縣「嚴重地層下陷區光電計畫」於佳冬鄉的99MW太陽光電案場。「晚上的光電」先儲再用 儲能成本約每度7元...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