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最新消息

新聞消息

  • 2803 2022

    日本太陽能收購價格連10年調降、產業用砍1成

    記者 蔡承啟/報導 | 文章出處 MoneyDJ新聞 日本在2012年7月導入FIT制度(太陽能發電收購制度),規定電力公司有義務在一定的期限,以相同的價格收購再生能源產生的電力。但電力公司收購的費用會轉嫁至企業、家庭的電費上,為了降低企業/家庭的負擔,日本逐年調降太陽能收購價格,2022年度(2022年4月起的會計年度)將連續第10年進行調降,其中產業用將下砍近1成。日本經濟產業省25日宣布了2022年度以後的再生能源發電收購價格,其中太陽能發電收購價格將連續第10年調降,離岸風力發電價格也將部分調降。經產省表示,2022年度輸出在50kW以上250kW以下的產業用太陽能發電收購價格自2021年度的11日圓(指每kWh的價格、不含稅;以下同)下砍9%(調降1日圓)至10日圓、10kW...

  • 2803 2022

    俄烏戰爭衝擊綠能 風力、太陽能成本壓力增

    記者 賴意晴/報導 | 文章出處 大紀元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衍生的國際制裁衝擊全球能源市場,並進一步推高再生能源計畫的價格;其中,風力和太陽能開發商因中共病毒(武漢肺炎)疫情大流行已歷經2年瓶頸,在供應鏈緊張和原物料價格上漲的烏雲遲遲未消散的背景下,如今的物價壓力已導致許多能源計畫延宕。《華爾街日報》週日(3月27日)報導,俄烏戰爭爆發後,能源、大宗商品價格狂飆,包括美國等多國政府都呼籲,應加速過渡至可再生能源,避免過度依賴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不過,相關計畫的開發商表示,在短期內加快行動,幾乎是不可能。報導指出,過去十年風能和太陽能在全球蓬勃發展,一大原因是成本迅速下降,使風能、太陽能比起天然氣、核能等發電方式更具競爭力,另一方面,各國政府也面對必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壓力。國際永續...

  • 2303 2022

    缺電慌+搭配綠能發展 太陽能廠搶進儲能

    記者 萬惠雯/報導 | 文章出處 MoneyDJ新聞 | 首圖來源 shutterstock在缺電危機之下,無論是大型企業、中小型的商家到居家用戶,對儲能的需求意識度提高,為維持用電穩定,以及「綠能綁儲能」的趨勢之下,儲能的發展業者加快推進。儲能重要性日升台灣經過幾次的大停電及跳電事件,儲能系統在調節電力平滑輸出及減少對電網衝擊的角色重要性日升,隨著再生能源占比越來越高,儲能系統也將更普及。業者表示,國內有許多推動儲能發展的動能,包括政府2021年已正式上路的用電大戶條款,考量到儲能可提供備用容量,且發展再生能源的廠商若可搭配儲能業務,即可爭取到更多容量,都帶動儲能市場的成長。依市調機構預估,台灣到2025年時,儲能市場可達到1GW/3GWh,到2030年時,儲能市場可達到6.5GW/20G...

  • 0703 2022

    中國計劃建造 450 吉瓦的風能和太陽能

    文章出處 路透社路透北京3月5日 - 國家規劃總局局長表示,中國計劃在戈壁和其他沙漠地區建設450吉瓦(GW)的太陽能和風能發電能力,作為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一部分。用於實現氣候變化目標。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承諾將中國的風能和太陽能總裝機容量至少提高到 1,200 吉瓦,並在 2030 年前將其碳排放量控制在峰值。 “中國將在戈壁和沙漠上建設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太陽能和風能發電能力,達到 450 吉瓦,”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NDRC) 主任何立峰在會議間隙表示。人大。 截至 2021 年底,中國已安裝 306 吉瓦太陽能裝機容量和 328 吉瓦風電裝機容量。沙漠地區已建設約 100 吉瓦太陽能裝機容量。 在大規模可再生能源裝機的情況下,需要高效的燃煤電廠和超高壓輸電線路來支持電網系...

  • 0103 2022

    《俄烏戰爭》德國拚自由能源、加速安裝風電/太陽能

    記者 賴宏昌/報導 | 文章出處 MoneyDJ新聞 美聯社週一(2月28日)報導,德國副總理兼經濟與氣候行動部長Robert Habeck將進行為期兩天的訪美行程,會談重點擺在能源安全以及在俄羅斯襲擊烏克蘭後提升可再生能源供應的必要性。Habeck週一對媒體說,風力/太陽能發電是唯一不屬於任何人、「沒有人可以說、這都是我的,我會用它來勒索你」的能源形式。他說,半年前是從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角度去討論可再生能源,現在則是從能源安全和主權的觀點去探討。根據Thomson Reuters週一取得的官方草擬方案,2030年德國八成電力需求將取自風力或太陽能發電,2035年德國所有電力需求都將取自可再生來源。報導指出,德國政府先前的目標是遠在2040年之前就放棄化石燃料。德國財長Christia...

  • 2402 2022

    太陽能也到了伊拉克,取代石化燃料驅動灌溉馬達

    作者 藍弋丰 | 文章出處 Tech News 科技新報 相關連結 伊拉克乾旱少雨,也是陽光資源豐富的地區,過去以產油聞名。在古代,伊拉克農業仰賴精密的灌溉渠道,在現代,多是要用柴油發電機驅動抽水馬達來灌溉農作物,伊拉克的電網相當不穩定,在偏鄉常常只供電幾小時。伊拉克雖是產油國,產氣卻不足自用,自伊朗進口天然氣與電力,積欠數十億美元,在美國制裁伊朗下,不能以外匯支付,只能以糧食和醫療資源交換,能源自給是伊拉克的當務之急,雖然已與阿聯、挪威、法國、中國企業簽約興建太陽能發電場,但整體來說進度緩慢。伊拉克人民經歷數十年的困苦雨動亂,隨著伊斯蘭國戰禍逐漸遠去,農民開始投資改善農田與生活,太陽能因而悄悄萌芽,伊斯蘭國戰禍摧毀很多基礎設施,至今尚未恢復,為了灌溉田地,農民家族一天可能要用掉幾桶燃料油...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