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最新消息

新聞消息

1705 2022
新聞消息

太陽能板下雞蛋香,不僅很「來電」,還解決農地痛點

文 / 攝影 / 胡華勝 來源: 遠見

屋頂種電、屋下種香菇,開陽集團以溫室環境管理一年四季都可以種植香菇,層架式種植亦大幅提升產量。胡華勝攝
《遠見》實地走訪雲林,菜園或香菇寮上頂著一片片太陽能板的景象,愈來愈常見。業者還在週遭飼養高經濟價值的白弱青穀烏雞,下的蛋一顆高達25元,能源業和農牧業都賺到「前景」。

台灣積極發展再生能源,太陽能光電近幾年的裝置容量成長快速。

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統計資料,2015年開始推動農電共生時,光電的裝置容量僅884MW(千瓩),截至今年(2022)3月,裝置容量已達8045MW,占整體再生能源67.4%,成長超過9倍。其中有不少太陽能電光電場是建在農地上,屬於「農電共生」配套。

去年底,經濟部選定的嘉義台糖大林糖廠,推動名為「曙光計畫」的農電共生示範園區正式動工,規劃1.5MW的案場預計在今年底前完成,就是希望透過先行試驗,證明農電共生對農作物沒有影響,以實際行動擺脫「真種電、假種田」的亂象。

曙光計畫採用的是追日型的發電系統,全天候追蹤太陽方位與角度,獲得最佳的發電效益。

同時,太陽能板柱間距7米、高度高於4.5米,這樣的設計讓耕地的日照均勻,不會有照不到陽光的死角,又有足夠的空間使用機械耕作。

而在「曙光」露出之前,民間光電業者向義大利及日本等在農電共生已有多年發展經驗的國家取經,屋頂種電、屋下種田,已經成功試行多年,用實績證明農電共生的可行性。

目前擔任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公會理事長的蔡宗融表示,在政府支持光電發展的大環境下,借助國外光電營農型農電共生經驗,他們過去已有8、9年的開發經驗。透過「一地兩用」,將光電發展與農業永續整合。

根據「太陽光電單一服務窗口」網站公開資訊,國內閒置、可作光電利用的公有土地,以雲林縣及彰化縣兩縣分居第一、第二,潛在裝置容量各有約950MW及550MW,也是光電業者推動農電共生的重要地區。